本报记者团队历时半年跟踪采访42位不同年龄、职业的上海女性,结合复旦大学社会学院最新调研数据,立体呈现上海女性在职场、家庭、文化等领域的多元角色与生活状态。


【清晨6:30】陆家嘴某投行副总裁Lisa已在跑步机上完成晨练;【上午10:00】田子坊的90后非遗传承人小杨正在工作室刺绣;【下午3:00】张江科学城的女科学家团队在实验室攻关;【晚间8:00】某知名母婴博主在直播间分享育儿经验——这些剪影拼凑出上海女性的多彩人生。

社会画像数据透视
• 教育水平: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8%
• 职场表现:女性高管比例达36.5%
• 消费特征:年度文化消费支出均值4.2万元
上海娱乐 • 家庭观念:晚婚率(31.2岁)与生育率(1.12)的平衡
• 社会参与:公益组织女性负责人占比64%

五种典型生活范式
1. 职场精英型:金融、科技等领域的女性领导者
上海品茶网 2. 文化传承型:非遗、艺术领域的创意工作者
3. 生活美学型:时尚、家居领域的影响力人物
4. 社区共建型:基层治理与社会服务的参与者
5. 斜杠跨界型:多重职业身份的自由切换者

爱上海 人物特写深度报道
■ 外企女高管的晨间管理哲学
■ 00后汉服设计师的文化坚守
■ 女科学家实验室之外的文艺生活
■ 二胎妈妈的事业家庭平衡术
(含29组社会调研数据、15个人物故事及38位受访者观点,全文4215字)